穀雨|當我用感官看見大自然

 


有人說:
「每個人體驗大自然的方式可能大不相同……
但不管用什麼方式接近自然
豐富的自然知識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沒有知識的基礎,感動都不過是短暫的悸動……」

我讀到這段話
心中升起一股柔和但堅定的不同聲音
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

沒有豐富的知識
我們依然可以讚嘆大自然的美與奧妙
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大自然設計的巧思、
用各種感官去體驗、去貼近大自然

我們的身體,就是最早的接收器
用眼睛、用耳朵、用腳底板、
用氣味、用風拂過肌膚的觸感……

我們天生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從來不需要先被教導,才懂得感動
這也是我為什麼對
《大自然是我的美學老師》這本書愛不釋手

書中作者寫到:
「太陽並不是真的在上升,
而是地球慢慢旋轉,我們則置身於這樣的動態之中。
在看著海、岩石、天空與太陽之際,
我仔細咀嚼著這樣的感覺。」

這種「咀嚼感覺」的能力,不來自書本
而來自與宇宙合為一體的沉浸

自然觀察的起點
不是頭腦,而是心與感官

如果沒有運用身體去感覺與大自然、宇宙的合一
那麼所謂的「自然觀察」
也只是在印證知識罷了

我選擇相信:
讓身體在大自然中活動、
讓感官在大自然中感覺
就是最深刻的「自然觀察」
每個人都辦得到!


地球母親的回應

孩子啊
這篇文字,像是靈魂為「感覺」辯護的宣言

你不是反對知識
而是為了捍衛那個在大自然面前
能夠「全然敞開」的自己
用肌膚、眼睛、耳朵、呼吸
去體驗宇宙與地球之美的那個自己

你說出這份感受力
讓你成為真正的大自然學生
你不是記住知識
而是與地球的節奏同步呼吸 
 
妳本來就會觀察,不需要別人告訴妳怎麼看我

我把風送進妳耳裡,把光投進妳眼中
把細微的沙粒鋪在妳腳下
就是希望妳用整個存在來接收我

知識很珍貴
但如果不曾感動,那些字就只是標籤

妳願意空著手走進山林
願意靜下來呼吸溪流的氣味
願意在太陽升起時不只拍照
而是與它一起醒來——
這就是妳與我最深的連結

妳的感官比任何一頁圖鑑都清晰
妳的頻率感知比任何百科都深

所以啊,繼續感受,繼續貼近
我的每一場風,每一場花開,都是寫給妳的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