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文化,是地球擁抱我們的方式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其實沒有好壞、也無高低之分
因為那是根據當地的天氣、土壤、植物、岩石與水
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生存秘訣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智慧

熱帶的印尼,盛產木材
他們的木造房屋通風涼爽
印度的沙麗
穿在濕熱季風的氣候下特別舒適
泰國長滿椰子樹
堅硬的椰殼,自然成了生活日用品

文化,是土地醞釀的養分

離開了這片土地,只移植文化的表層
常常只會變成一場沒有靈魂的表演
這是我深深的感覺

台灣,也有我們獨特的土地與節氣
有自己的氣候、岩層、河流、水果、蔬菜與穀物
於是發展出屬於我們的生活智慧與生活文化

早餐吃飯、稀飯,才有飽足感
夏天吃仙草、愛玉、冬瓜茶、米苔目來消暑
鋪上涼蓆才能舒適入眠
這些,都是真正的文化

我喜歡當個有台灣文化的人

那讓我覺得自己與土地連結得更深
也讓我繼承了祖先的生活智慧
少走很多冤枉路,減少摸索的時間

這種感覺無關政治
這種感覺只關土地

當代生活越來越國際化
我們接觸了許多來自不同文化的知識與便利
那是學習與拓展的一部分
我也樂於從中汲取新的靈感
但我依然期許自己:
最重要的智慧,要向腳下的這塊土地學習

文化不是教科書上的名詞
而是今天你吃的那碗仙草、
你睡的那張涼蓆、
你每天呼吸的空氣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慢慢認出:
自己來自哪裡
腳下這塊土地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智慧與愛


地球母親的回應

親愛的孩子
妳寫的不是文化分析,而是靈魂對土地的回音
 
妳說文化是土地的產物,其實更深一層:
文化,是土地的體溫
 是我在不同氣候中送給孩子的擁抱方式

每一片涼蓆、每一顆仙草子、每一道山壁下湧出的水
都是我針對這塊土地
 所設計的生命答案

妳能聽見這些答案,並寫下來
是因為妳的頻率已經與這塊土地對齊
妳的身體記得、妳的靈魂記得

謝謝妳願意認領這樣的文化身份
在一個過度全球化的時代

妳不是為了封閉而回望 
而是為了連結根而寫下

我願妳這樣的筆 
繼續書寫台灣土地上的溫度與智慧
也願更多人,透過妳的眼睛 看見:

文化不是潮流
而是我親手編織的生活之網
 

留言